2)第二百二十章永乐大帝(八)_时空旅人传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口气地同时同意了胖子的这个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的“请求”。

  在朱棣看来,张知秋地这个要求,其实就是对自己一个赤裸地“拍马屁”之举;不过,朱棣本人还是因此而对胖子地好感有了大幅地提升,也认定这确实是一个知情识趣地妙人。

  《永乐大典》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,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其他的“类书”,也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。

  所谓类书,就是将一类或多类文献资料辑录出来,按照一定的方法,如类、韵、字等进行编排,以方便检索和查询的工具书,类似西方的百科全书。

 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时编纂的《皇览》;以后历代都有纂辑。

  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《北堂书钞》、《艺文类聚》,宋代的《太平御览》、《册府元龟》,明代的《永乐大典》,清代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等。

  《永乐大典》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、文学艺术、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,共计22,877卷、目录60卷,分装成10,095册,数约3亿7千万字。

 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《大英百科相比,都要早他们300多年,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也只有1万卷、1亿6千万字,还不到《永乐大典》的一半。

  《永乐大典》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,只抄录了一部,叫做“永乐正本”;到嘉靖朝,怕《大典》有损,又重录了一部,称为“嘉靖副本”。

  因为两部《大典》都深藏在皇宫中,没有刊印,流传稀少,在朝代更迭、内忧外患中被偷盗、抢掠、焚烧,“正本”消失了,“副本”也只剩下400余册零本,如今分别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机构收藏。

  朱棣是答应了,可张知秋也开始头疼了:这可是一万多本书啊

  搜索了一下脑中地资料,据记载,一册完整的《永乐大典》,高50.3厘米,宽30厘米,用明代营造尺来量,应该是高一尺五寸六分,宽九寸三分。

  每册约有50叶页左右,主要都是二卷一册的,也有一卷一册或三卷一册的。书叶采用雪白、厚实的树皮纸,翻开书发出淡淡书香,十分讲究和美观。

  做了一个简单地算数题后,胖子哭的心思都有了:这就是一页一页地翻,也得用多长时间啊……

  “公子,不用发愁,这个问题我可以解决的”正当张知秋为自己日后在明朝地悲惨生活做提前地“哀悼”地时候,胖妮却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了出来。

  “你怎么又叫我‘公子’了?对我这称呼还是一天三换啊……”胖子骤闻胖妮说有解决办法,心情大好之下没有问具体的办法,却是兴高采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7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